
一家初创公司,办公室里只有几台电脑和一群熬夜写代码的年轻人,他们拿着一个充满科幻感的PPT四处找钱。5年后,这家公司市值突破千亿美元,产品横扫全球——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特斯拉、宁德时代的真实故事!为什么这些科技公司股价能像坐火箭一样起飞?传统企业靠厂房、设备“称体重”,但科技企业的价值全在“脑子里”——核心技术、专利或是一张未来蓝图。这时候,资本市场的“跨期定价”把企业未来的技术突破、市场潜力统统折现成今天的真金白银。特斯拉当年亏损十几年,股价却一路飙升,靠的就是市场对“电动车未来”的疯狂押注。科技企业为何需要资本市场?科技创新的研发周期长、风险高、不确定性大,且缺乏抵押品,这使得依赖固定利息回报的商业银行贷款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相比之下,资本市场通过直接融资(如股权、债券、风投等)为科技企业提供了长期资本支持。股权投资的不可赎回性、中长期债券的期限匹配以及风险分散机制,能够有效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可将企业未来的技术突破、市场潜力等长期价值映射到当前股价中,形成“技术期权”的量化定价,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在于资源的高效配置,而资源流动的方向依赖于价格发现机制的有效性。跨期定价的本质是市场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动态折现,其准确性直接影响科技企业的融资能力、治理水平与品牌溢价。若市场对企业技术潜力形成高共识,股价被合理高估,企业能以更低成本融资;反之,融资成本攀升将制约研发投入。稳定的跨期定价还能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私募、风投等长期资本。科技企业常通过股权激励绑定核心人才,但若股价波动剧烈或定价失真,激励机制可能失效。合理的跨期定价为企业设计激励计划提供了基准,同时股东监督倒逼企业提升治理透明度。稳定的定价传递出企业技术实力与战略可信度,增强市场信心,吸引客户、合作伙伴与人才,形成良性循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科技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资本定价能力的竞争。通过跨期定价机制,资本市场能将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可量化的投资价值,为科技企业注入“金融活水”。企业、投资者与政府的协同努力——市值管理筑基、价值投资护航、国家力量托底——将共同构建起科技创新的良性生态。唯有如此,中国科技企业方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作者认为,实现有效的定价需要开展积极的市值管理、培育价值投资生态和国家力量的战略介入。科技企业需通过高质量信息披露(如战略规划、技术进展、专利储备)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建立投资者对长期价值的共识。同时,灵活运用回购、增持、分红等手段调节股价,向市场传递信心。例如,在股价被低估时回购股票,既可优化股权结构,又能提升每股收益,增强市场吸引力。资本市场需引导投资者从“追涨杀跌”转向“长期价值投资”。监管层需加强投资者教育,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遏制投机行为,为价值投资创造环境。国家可通过政策引导、国资背景机构的长期投资,为科技企业“定锚”。例如,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前沿技术研发或通过行业研讨会、权威研究报告传递理性估值信号,矫正市场失灵。
作者:南开大学金融学英才终身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