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汽车CFO刘吉宁,此前露出次数不多,比较低调,其具体职业履历未披露。
在国内市场,极越汽车仍是一个全新的品牌,它背靠吉利和百度。
近日,有传言称,百度和吉利合作打造的高端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开启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接近40%。
市场还传出“其CFO离职,CEO家人移民新加坡,COO去了其他公司”等传言。
对此,12月2日晚,极越汽车法务部发文称,近期关注到,有人在网络上散布关于极越管理层及经营方面的不实言论,该等传言已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了恶劣影响。
我们在此严正声明,公司目前经营一切如常,相关信息均通过官方正规渠道发布。
对于网传谣言极越方面已经留存证据,将向主管部门反映和举报,并已采取必要法律手段向造谣者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
据查阅,极越汽车CFO是刘吉宁,此前露出次数不多,比较低调,关于他的年龄、教育背景等个人资料,目前在网上几乎查不到,其具体的职业履历也没有进行披露。
最近两年,刘吉宁开始频频出现在媒体报道之中。
对于极越汽车的发展,刘吉宁曾表示:对极越而言要保持定力和耐心,现阶段先把注意力聚焦在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上。
其曾表示,今年市场竞争激烈,这更需要做出差异化的产品。问题是股东方有多久的耐心,公司的资金链是否充足。
在刘吉宁看来,电动化颠覆了行业格局,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他相信智能化会像电动化一样,把行业格局再颠覆一次。
对于一些新进入者,或者在行业里面做好了充分准备的玩家,都有很好的机会。
从财务层面来,刘吉宁分析说,汽车是一个规模性行业,要实现一定的财务盈利需要一定的规模效应。
不管是哪家企业,迅速达到一定的规模,利用行业规模产生规模效应,从硬件角度来说肯定是实现盈利的一个基本路径。
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极越汽车累计交付量达1.4万台。其中,11月交付量环比下滑20%。从竞争力来看,极越将自动驾驶当做重要突破口。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极越在内的汽车品牌纷纷建立起常态化的网络谣言应对方案,车企应对“舆论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其中,“小鹏汽车法务部”发文称,近期注意到有已离职的小鹏员工,仍用小鹏汽车员工身份接受部分券商机构的付费访谈,并臆造了大量不实、错误的信息。
此外,网上还有传闻截图称“比亚迪将与蔚来成立合资公司,收购蔚来”。随即,比亚迪与蔚来方均发声辟谣。
其实在12月11日,我们的汽车圈微信群传出极越汽车(原集度汽车)出了大问题,随后我向车圈内人士了解了一下情况,极越内部确实已经决定大幅度收缩业务,开始遣散员工了。这个和网上看到的很多信息保持一致。
随后,极越汽车官方微信号也发布了信息,如下。
极越会不会倒闭不好说,但目前肯定是现金枯竭,停工停产了。
只是,谁也想不到,背靠百度和吉利两个大厂的极越汽车,也会陷入资金困境,可见现在的形势多么严峻,连极越的很多中高层管理人员也是这几天才得知公司没钱了。
谁是第一责任人?为什么没钱进来了?
根据目前情况,我们分析下来主要是两个大股东对未来管理出现了分歧,这分歧与CEO夏一平也有很大关系。
极越汽车这个实体本质上是要靠两大金主爸爸输血和提供核心资源的,百度提供智能汽车所需的车机系统,吉利用浩瀚平台做底盘来负责生产。百度需要造车资质,吉利需要智能系统,双方一拍即合。
网传百度实际的股权比吉利多一些,百度的投票权更高,我们了解实际情况后认为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极越汽车的前身---集度汽车,在设立时百度的股份和权重确实更多一些,但在改名极越汽车后,吉利汽车已经控股。
其实这来龙去脉也说明了百度对造车的想法。
百度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当年造车相当于风险投资,缺的是资质,必须要找一家车厂合作,意在输出自己的自动驾驶能力。
但经过几年的尝试,造车投入大,产出慢,模式重的缺点显现了出来,据《财新》报道,今年10月百度派财务团队去极越尽调,结果发现极越面临高达70亿元的财务窟窿。
再看看大环境,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卷得飞起,特斯拉,蔚小理,华为问界,小米,哪吒,零跑,极氪等等,都已抢占所有细分产品赛道,市场空间有限;另外一方面,极越汽车自己的营销策略也并没有特别突出,产品虽然不错,但一方面要承担前期的研发,生产投入,另外在营销上还需要继续投入重金,譬如,在一些高档商场租赁大片场地搞展示厅等。目前月销虽有起色,今年从100多辆到2千多的月交付量已是不易,但和头部品牌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
钱烧了,而且还要烧多久谁也没底,5年前烧钱造车还可以说是为了情怀和中国汽车产业,如今,大家更看重实打实的销量排名和盈利能力。
而百度现在的战略是All in AI,有了萝卜快跑承载自动驾驶,还有小度AR眼镜,核心方向还是在人工智能,加上造车不是唯一的输出“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应用场景,百度减缓甚至砍掉投资造车是完全可能的。
再看吉利这边,吉利旗下的汽车品牌就太多了,前不久极氪合并了领克,还有沃尔沃,吉利,路特斯等品牌,对于极越这样的“干儿子”肯定就不可能完全顾得上。
对于吉利汽车来说,主要是出造车资质,负责生产,而代工生产是向极越收费,单独结算的。但据业内人士透露,极越与吉利签署的造车定价在内部有争议,作为核心股东之一的百度认为成本过高,导致了双方开始有了分歧,这其中是否和上文提到的70亿窟窿有关,尚未清楚,是否牵扯到贪腐问题,就看后续调查了。但对于吉利工厂来说,收不到钱就不生产,于是,双方就卡在了这里。这也成了百度不想继续输血的原因之一。
如今,百度和吉利都未官方表态,但据说会先解决员工11月社保问题,其他问题还在商讨中。
说完了两个股东,来说说CEO夏一平,目前根据多方反馈,很多员工认为夏一平是第一责任人,虽然夏认为责任在大股东。但从目前失控的状况看,夏一平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另外,公司的财务窟窿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恐怕要接受调查。同时,很多网络传闻对他的能力和诚信问题都提出了强烈质疑,甚至还有内部员工直接爆料他的个人作风问题。
如今极越是百度不疼,吉利不爱,有很大原因可能是源于CEO夏一平的管理。也许,从选定CEO的第一天开始,极越就已经滑向了结局。
极越汽车的案例再次说明,在造车这件事情上,掌舵人要么家里已经有矿,要么就有强大的融资能力,才能掌控技术,设计,生产多个环节,保证不掉链子,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2025年,造车品牌的生死之年
而接下来就是2025年,就是众多新势力造车的生死年了。
从目前的销售数据看,理想是相对稳的,当然,我们之前视频也说过,还没到高枕无忧的情况,纯电车能否成功决定理想能否继续在第一梯队;蔚来汽车的目标是2026年盈利,那2025年还需要更多销量,另外乐道,萤火虫等子品牌也要突围;小鹏汽车倒是从泥潭里爬了出来,士气正旺;问界的势头有点减弱,2025年不知道能否跟得上理想的脚步;哪吒汽车换了CEO,2025年就更加关键了;小米汽车要出SUV,和蔚来,理想,问界直接肉搏,又有一场大戏上演。
这还没说特斯拉现在继续降价,比亚迪持续要打价格战对整个市场的影响了。
总之,领先的稍微放松就被赶超,落后的还想努力翻身,但市场容量就那么大,有人吃多了,那么就有人会掉队。
谁会是下一家?昨天又传出有高端新能源品牌这个月要出大问题,形势严峻,2025年,留给很多新势力的时间不多了,极越恐怕不会是最后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