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领军人物的培养上,要学会使用这五个举措,避免陷入选不出领军人才的困境。
财税咨询、业务合作 | 136 411 95395(微信)
企业二次创业时期,常常面临选不出能打胜仗的“将帅”的难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创业者情节”、“大业务员”现象、“诸侯”现象与“管理早熟”成为培养企业领军人物的拦路虎,让企业成为领军人物的“盐碱地”。
01
二次创业的转型,就是要更有效地发挥更多人的作用。不能让其他人更好地发挥作用,就不能更有效地形成组织能力,就失去了组织能力建设的意义。因此,组织的壮大必然要走向分权。
走向分权,首先需要突破“创业者情结”,这是组织转型过程的关键障碍,是影响企业的转型和组织能力建设的一个关键要素。
事实上,绝大多数企业家都是想放权的,但一连串的担心也会接踵而来:被放权之人合适吗?放给他之后,他会怎么做呢?一些关键的环节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吗?问题是,人才是在战斗中成长,团队是在共同战斗中形成。如果不让他去战斗,他永远也成不了将军。
因此,必须赋予责任,不是一个人负责,而是要大家负责;不是期望队伍在真空中成长,而是让队伍在战争中学会战争,这就是“责权利”机制。
02
“大业务员”向“管理者”转型
那么文化管理呢?百年企业靠文化,文化有这么神奇的魔力吗?文化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提炼出那几个神秘的文化理念,就像是神秘的符号,只要把这些符号找出来,往墙上一贴,然后,员工就像打鸡血一样,个个奋不顾身,企业就“基业长青”了?既然是这么神奇的东西,管理者能够做到“文化管理”吗?
广西柳工股份提出企业的愿景是做“世界级的工程机械企业”。那么怎么运用呢?既然是世界级工程机械企业,那么,企业的竞争对手就改变了,目标竞争对手不再是徐工,也不是厦工。那么,对质量竞争力和成本竞争力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作标准就发生了改变。
为了完成这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标准,主要任务是什么,把六西格玛管理作为战略行动,人人要达到更高的要求。对“大业务员”能力提出了什么要求,“大业务员”又该做点什么?看看,这就决定了“大业务员”的一系列的工作方向、目标、标准、主要任务和能力要求,这样每一个“大业务员”这么运用它,不就是在做文化管理吗?不就是通过这样的管理,让文化理念落地了吗?
海尔有一个著名的案例“砸76台冰箱”的故事。海尔把质量第一作为公司做事的原则,有一次,张瑞敏发现有76台冰箱有瑕疵。当时是卖方市场,大家还要拿着“票”才能买到东西,这些冰箱完全可以销售出去,为公司赚取不菲的利润。但张瑞敏是怎么做的,把大家召集一起,就说了一句话,“我们决不能让任何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流入市场”,然后挥起榔头啪啪地把冰箱砸个稀巴烂。
大家就明白了,质量第一。如果张瑞敏让这些产品流入了市场,那么质量第一就是一句骗人的鬼话,以后大家谁也不相信,谁也不会按质量第一去要求自己;再如果张瑞敏很气愤,一个人在仓库里生着闷气,啪啪把这些冰箱砸个稀巴烂,大家还是不知道质量是第一的。
03
04
某甲在丙公司任职高管,丙公司原来是一个贸易公司,随着贸易业务做大,在当地有了影响力,进而抓住了当地一个铁矿的机会。公司开始迈入铁矿采场、选厂和球团厂的项目建设期。这是一个近10亿的投资项目。
很显然,丙公司原来是没有这样的专业人才的,项目由公司的一位副总负责,他原来是当地烟厂的副总经理,曾经在国外建设过烟厂。他手下大概5个人,就这样几个人开始了这个项目的建设。
项目进行了一段时间后,老板的弟弟不断到某甲办公室告状,说下面的项目乱七八糟,需要好好管一管。最后,某甲告诉他,这件事情他知道了,不用再说了。第二天,老板找到某甲。
老板问:“下面很乱,你知道不知道”,某甲答:“知道”。
“为什么不去管一管”,答:“不能管”。
“为什么不能管。”“第一,您要什么?”某甲自言自语地说,“您要速度。”当时,铁矿的价格正处于高位,而且矿和其他产品不一样,开采几十年是有期限的,早一年投产,就早赚一年钱,也就有可能早抓一些其他机会。
老板说:“对,我要速度。”
某甲继续:“第二,现在一个萝卜一个坑,除了采购之外,请购、验货、库管、领料、监督施工都是一个人,怎么管?”
“第三、下面缺人,上面不懂,本来下面心焦火急、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后面不懂的扯裤腿,搞不好,连这些人都辞职了。”
老板望着某甲,无语。
然后某甲继续说:“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位副总是什么样的人。我的判断,第一,他不会害你。”某甲之所以这么判断,因为这位副总在当地也算是成功人士,很要强,而且也算是一位比较有气魄的人,这是小地方,一旦做了不太好的事情,他会无颜见江东父老的。
老板马上回答:“对,他不会害我。”
“第二,他是一个能把事做成的人。”
老板马上接话:“对,他能把事做成。”
某甲继续说:“那么现在怎么办呢?你一见他,就拍他的肩膀,告诉他,老哥,工程就靠你了,明年1月20日能不能运营就看你了。”
老板说:“嗯,确实是。”
第二年1月20日,矿山选场正式试生产。
丁企业刚开始时生产工程机械,并且有了一定的规模,尽管产品结构不好,开始没落,但在当地早期已形成了影响力,所以这几年,整合到了当地大量的土地,进入了房地产行业;同时公司又兼并了当地一个具有拳头产品、有市场但经营不善的国有工程机械企业;同时公司又进入到金融行业、物流行业、商业百货等。
于是乎,公司发觉问题来了:
公司一片混乱,集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集团与子公司之间,哪些是集团做,哪些是子公司做;还有很多新产业的项目建设以及经营运作,也是一片混乱,老板得出结论——缺制度、缺管理、缺人才。
如果你作为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而且老板认为,当务之急是缺制度、缺管理,这正是你的职责和任务,你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真的认为是缺制度、缺管理,然后去制定各种各样的制度,或者是帮助下属企业去理顺制度和流程,解决混乱的问题,可能你就做不下去了。
那么如何进行管理建设呢?必须基于解决企业的问题。这个企业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
(一)新产业能否尽快地进入经营状态,将机会变成效益,那么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的招募、选拔是一个首要的问题。
(二)大量招募的新职业经理人与公司原有的老人之间、不同产业之间、初始项目阶段和成熟运营阶段的不同阶段产业之间、兼并的国企管理习惯和原来的民营企业管理习惯之间,存在大量的矛盾。大家思想林立,各说各的道理,相互批判,互不买账,那么就需要明确一个共同的原则,让大家在这个企业中对一些基本问题的方向和规则达成心理契约,减少变革和管理建设的阻力。
(三)接下来企业需要尽快建立价值秩序,既有利于招募人才,也有利于在混乱期尽快形成秩序。明确了“分田地”的问题,让大家一门心思去“打土豪”。
(四)原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工程机械,所以,总部也是基本围绕着工程机械来运作。例如采购部、生产计划部等。现在不是管理一个工程机械企业,而是要管理好几个行业,公司面临着单一产业的企业管理向多元化的集团管理转型,公司需要培育集团管理功能和能力。
因此,可以明确丁企业目前面临着这四个主要的问题,而且第一与第三个问题是最紧急的。第二个问题看起来不紧急,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它为后续的变革会扫除很多障碍。而第四个问题是一个看起来很紧急,但实际上是需要时间才能逐步解决的,在后面第八章中,会进一步阐述这个问题。因此,可以列出一个近期急需的管理行动计划:
(一)“猎豹”行动:由高层专人负责,对领军人物或核心人员进行引进。
(二)“凤凰”计划:对各产业需要的成熟专业人才的引进计划。
(三)“雏鹰”计划:开始计划招募应届毕业生,建立未来人才梯队的基础。
(四)“格子”设计:进行组织、薪酬、评价体系建设。
(五)“责权利”设计:对经营层的目标承诺、分权与激励方案进行设计。
整个行动的逻辑如图7-2所示:
图7-2 管理行动逻辑图
05
===========================================